三阳合病,多下利。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,名风温。
疮家虽身疼痛,若脉沉而细者,误发汗亦成痉。耳前后肿,刺之小瘥,外不解,病过十日,脉续浮,则用小柴胡汤,引阳明之邪,从少阳而出。
假使里不虚寒,则当见脉浮,而正属太阳麻黄证也。 若在丙者,导赤散。
其意欲以背为太阳,胸前为阳明,目之斜视左右为少阳,以定经络。若脉已微,表症已解,再发汗,则额上陷。
当宝之以尽厥旨。此脉之分别也。
热极反兼寒化也。燥热之症,多伤手阳明大肠、手太阴肺,故燥火之症,每多烦渴喘逆,当用清燥之药,如人参白虎汤、清燥汤等,切忌温燥,又不可发汗、利小便,重亡津液。